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的去做三件事:学习、思考和实践,我们要在学习中思考,把思考出来的想法再去实践,然后在实践中灾区学习,然后不断的进行改进,而我们的门诊主任在管理门诊也是同样的道路。我们需要把自己的管理经验付出实践,再从实践中学习,再实践,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风格。
一、让员工了解我们主任的价值观
“管”就是控制,“理”就是需要,我们想要管理好自己的门诊,二者缺一不可,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问题,要选择不同的主题进行培训。例如在我们门诊改革进行之初,看一下员工有没有紧迫感 这时候就要做一次关于高效执行力的讲座。从“什么是执行力”开始,分析其表像,再传授提高执行力的思路,正是通过这样的讲座,将自己的思想传达下去,从而在门诊范围保持行动上的一致。
二、给员工进行高效执行力
培训绩效管理是门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颇有难度。绩效管理之初应该多与员工沟通,让大家明白绩效管理的内容、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为此,专门针对门诊员工做了一场关于绩效考核的讲座,通过讲座让员工提前了解绩效管理是动态的、多维度的,这种属性决定了它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样一来,遇到绩效管理制度改动时,员工的抱怨就减少了,因为他们已经提前了解了绩效管理的属性。
单纯地和员工签订责任目标,这不是沟通,是告知,只有通过有效地沟通,才能让员工了解门诊主任的决策和各类规章制度,帮助他们摆正心态,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 想患者所想,思患者所未思
门诊的发展固然离不开顶层设计和规划, 提到“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医疗服务并不是一般概念上的服务,应该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患者来门诊,需要的是解决问题,既有心理上的也有身体上的,这就要求医生不仅要有专业技术帮助他们解决身体疾病,还应该具备人文关怀,解决他们的心理恐惧,这包括门诊的环境、秩序、医护人员的语言、举止以及对患者诉求的反应。
无论是对员工还是患者,都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寻找员工和患者所需,提前做好准备。对于门诊,管理也始终立足于门诊现状,通过学习、思考到实践的循环探索了一条属于自己门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