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生要提高医患沟通能力,首先要以患者为中心,处处为患者的角度考虑,这也是顺应了当代医学模式改变的需求,我们在加强医患沟通的也是为了防止医疗纠纷的主要措施之一。下面小便给大家总结几点关于患者的主要特点,然后通过服务理念,从而达到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一、口腔医患沟通的特点
口腔医学中的医患沟通既具有一般医患沟通的共性,又有它自身的特性。口腔疾病就诊通常可分初诊、复诊、复查三个部分甚至需要定期随访;口腔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及时体会到治疗的效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有强烈的自我感受,需要与医师不断的交流;口腔患者就诊,需要在牙椅上保持一定的体位,在做各项检查、治疗时需要密切配合医师指导。
口腔医学专业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口腔医疗服务独立性很强,常为单人操作,初次就诊的患者躺在牙椅上,看着陌生冰冷的器械以及发出的各种声音,会不由自主的紧张,甚至恐惧。良好的沟通对于患者是否接受治疗是很关键的,也有助于提高疗效。口腔疾病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较多,口腔医师疗应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选择患者可接送的治疗方案,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二、口腔医患沟通的重要意义
医患沟通贯穿医疗活动整个过程,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强、风险性高的学科,虽然不断在进步,但也会遇到超越能力范围之外的难题。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增加患者对医疗技术局限性和高风险的了解,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避免医师采取防御性医疗措施,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救治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利于临床实践操作,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医师从接诊病人开始就需要亲自实施对患者的检查、诊断、制定治疗计划和进行诊治操作。只有通过有效的医患沟通,让患者积极参与治疗,不断收集患者的反馈信息,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疗效,促进医生更全面的掌握疾病的诊治,不断的总结经验,促进医生的成长,推动医学发展。
三、加强医患沟通的途径
1 更新医患沟通的理念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的形式大多数是以“相互参与型”的形式出现,这种新型的医患关系形式把医者与患者置于平等的地位,要求医方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必须尊重患者,平等对待。许多医院为优化服务提出了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提出可供选择的综合的、分阶段的、分层次的方案,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商定。这种方案也许从医疗的角度来看不一定是医生认为最佳方案或首选方案,而是一个为患者所能接受的合适方案。
2 创造良好的医患沟通环境
医师应注重在患者心中的第一印象,决定性的7秒钟就是最初接触的那一刻,医师是否具备令人信服的职业形象是成功接诊的第一步。在工作期间医务人员应用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着装得体,衣服干净整洁,不宜浓妆;诊室应保持整洁、干净;在与患者交谈时吐词清晰,语调亲切,热情耐心,语言应精练、准确并通俗易懂,并时刻保持自性。
口腔医师在为患者进行检查时,应先将椅位调整到合适的高度,调整好头靠垫,患者入座后铺好胸巾。若要调整椅位,事先应告知患者,然后再作调整,避免惊吓患者。某些疾病口头和书面沟通都困难时,可辅以实物如模型和图片或影视资料沟通,特别是第一次就诊的患者,一定要让其亲自目睹治疗须知,并详细地解释。无论患者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都要耐心解释,切忌简单粗鲁、敷衍了事。让患者愿意和医生交流。
3 讲究医患沟通艺术
医患沟通需要技巧,需要讲究艺术性。沟通的艺术在于真诚、平等、保密、适度为原则,注意语言表达艺术和非语言交流艺术。根据研究显示,单纯的语言交流达到沟通目的只有7%,结合语气语调可提高到38%,而语言和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结合,则能达到55%以上。在语言沟通中要学会倾听,有针对性的问诊,在患者完全理解合作情况下进行检查治疗。在拟定检查和治疗方案时要与患者交流,征求患者的意见,对检查目的及可能出现的情况、治疗中可能会引起的不适一定要向患者解释清楚。
4 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患者战胜疾病的首要前提当然是现代化的治疗手段,依靠精湛的医术,而这些均离不开医生个人的综合素养的提高。在高风险、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部分医务人员对工作失去热情,对工作消极,对患者冷漠,没有耐心,遇到脾气暴躁的患者,矛盾很容易发生。社会在进步,医学也并非一层不变,医务人员要有不断学习、创新的精神,力争掌握更多、更新的技术,增加医学知识储备;医务人员要有健康的体魄、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职业; 医务人员要学会把患者当朋友,当家人,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现在是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患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烈,医务人员摄取必要的法律知识也是比不可少的。
医患沟通是医疗安全的需要,也是医疗市场的需要,良好的医患沟通可确保医疗质量安全,降低医疗纠纷,同时还可以保证医院的经营管理。为医院带来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沟通是一门艺术,如何掌握沟通技巧每个人的理解不尽相同,沟通仍是今后值得探讨的问题。